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青少年行为矫正学校有办法吗

这一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立法,在家庭教育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家庭教育上升到法律高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家长们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并真正肩负起“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的使命。借此机会,我仔细通读了一遍家庭教育促进法,法规通过家庭、社会、国家的角度解读了如何进行和促进家庭教育,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更注重家庭教育,更注重陪伴和德育,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家长焦虑的牺牲品。

家长应认真研究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孩子出现的问题,和家庭离不开关系,一些人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错,都是孩子的问题,这就大错特错。

省教育厅: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是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自2015年起,持续开展“我爱我家·亲子大课堂”家庭教育巡讲活动,组织各级家庭教育专家和志愿者团队,以录制家庭教育线上课程、举办线下主题讲座的方式,围绕家庭道德教育、亲子关系、早期教育、隔代教育和儿童性格心理、行为习惯等内容,为全省广大家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2020年共录制8节家庭教育精品课程和12节防疫微讲座,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全省举办了30场线下讲座。

今日话题分享:你认为:当孩子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出现厌学的情绪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和经验。

近几年来,我校家长学校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此,本学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家庭教育工作意见,切实加强对家长学校的指导和管理,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查,共收集11份调查问卷,5份访谈记录。调查问卷问题设置主要包含三类:学生厌学主观原因;学生厌学客观原因;改善厌学途径。问题反映较突出的是家长对孩子关注点对孩子的主观认知的影响。

三点,问清楚孩子厌学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强制他去上学。上文中的男孩杨帆并不是对学习不可忍受,他是对母亲过于严苛的打压式教育发出反抗。母亲应该和他进行尊重彼此的长谈,双方达成共同成长的共识,孩子自然会去上学。

愈来愈多的小孩子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最后发展成到拒绝上学,父母不厌其烦的讲道理、老师耐心的谆谆教诲、同学热情的唿唤也无打开这些孩子的心扉,孩子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各位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那么真正孩子的厌学心理原因是什么?是如何开始的呢?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