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叛逆青少年学校首选教育怎么办

每当听到未成年孩子遭欺凌,我们都感到怒不可遏,极其气愤,但似乎有只能唏嘘无奈,尤其是造成孩子伤亡事件,那就更让人痛心难过了。校园欺凌暴力,是所有人的话题,孩子万一有点啥事,对一个家庭来说,可以说是“天塌了”。诚然,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学校宿舍管理存在漏洞,学校重成绩轻品格教育,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成长等等。但是,家长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作为监护人,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自身是不是更有责任?

有同样经历的网友表示,这孩子的行为并不奇怪,自己小学时父母做早餐生意,每天5点就出门了,留自己在家,也是独自起床上学,夏天6:15就去上学了。

这样一来,因为自己的想法总是得不到满足,或是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就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并且他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快速拉帮结伙,成为“团伙犯罪”。

距离学校近的,刚开始父母可以陪着孩子起上学,等孩子渐渐熟悉路线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上学和放学了。距离学校较远的,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父母最好还是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等孩子上中高年级后再考虑让孩子自己上学和放学。

相关法官介绍,在现实生活中,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主体多为女性,丈夫对妻子的家庭暴力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而在某些家庭中处于弱势一方的丈夫遭受妻子家庭暴力的现象却容易被社会忽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试着改变下策略。既然每天上学不积极,我们也不催促,就任由他慢慢腾腾的起床、洗刷、吃饭,让他迟到,接受同学的注目礼,受到老师的批评,自己知道害羞了,不好意思了,就会主动做出改变。

比如“你再不进教室,妈妈就不爱你了”、“你再不听话,妈妈放学就不来接你了”……这些话说出来解气,但实际上一点好作用都没有,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只会害怕地哭闹,并不会因为说了这些话变得更听话,而且经常这样说,送孩子上学就更难了。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后进入焦虑鸡娃状态,尤其是孩子上学以后,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恋爱都想要为孩子规划好所有的人生,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