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技术分享孩子叛逆学校怎么办怎么办

很多家长问我,云尔老师,面对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者人格障碍的孩子,面对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去上学的孩子,面对怕考试不敢去上学的孩子,面对遭受过校园欺凌不去上学的孩子,面对因为听不懂课不去上学的孩子,面对早晨不起床的孩子,面对休学的孩子,面对不去工作的孩子,面对不找对象的孩子等等,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愿跟家长沟通?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孩子发现反正辩解也没用,那就干脆不辩解了,选择自己忍受yuan屈、封闭内心,不关心孩子孩子说什么你并没有听进去,你关心的往往都是自己手里的事情,敏感的孩子很快就会感受到你的冷漠和敷衍。

如果举一个核心词代表马克思主义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说“剥削”,而我更愿意举“异化”。剥削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根植其上的“异化”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你是学生、流水线的工人还是高级白领,都会面临“异化”这个问题,诗酒田园的悠闲生活被忙碌的工作学习所替代,温情的人际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金钱交易,我们沉迷于电子设备中而不能自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恰可以描述当下的消费社会,社会发展、各种条件更加便利的同时,我们却活得越来越累了,幸福感在下降。马克思主义对“异化”的分析仍可以应用到社会各方面。

1.近几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来学习,大家面对的诱惑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同学能够认真学习、考了好成绩呢?主要是他们的学习态度足够端正,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将来要考取普通高中甚至重点高中,清醒地知道手机、平板只是学习的工具,不能沉迷于它们,从而耽误了学业,所以从来不滥用,一直保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2.大米妈妈按照老师的思路和落实方来,开展起了家庭改善计划,由大人带动孩子,修复了亲子关系,处理了青春期问题,也解决了电子产品的沉迷,帮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

3.我看了一圈,基本都是爸爸在带着孩子钓,妈妈在一旁观看,这样的合作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玩得开心,家长更开心。特别是上鱼那一刻的喜悦,是任何电子产品所无替代的。所以有人说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其实是缺少家长的高质量陪伴。

4.坚持做眼保健操以保护学生视力。除上课需要之外不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手机及电脑游戏,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在网上发布和转发不利于社会安全稳定的文章和言论。同时教育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将个人及他人信息上传,严防各种形式的网络诈骗,一起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我家小朋友的情况可能是比较极端的,但是相信小孩子沉迷游戏、短视频,长时间地使用电子产品这个现象,在整个武穴是相当普遍的,而且日渐低龄化。这不光是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从多个角度来解决,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回归课堂,回归正常的童年。

相信许多家长面对孩子“不上上学”的问题是非常头疼的,明知道上好学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无可奈何不知道如何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上学是多么的重要。下面的一篇近日走红的博士论文将回答这个问题: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小孩子们确实难管,一旦沾惹上不良习惯和嗜好,就很难摆脱。尤其是对电子游戏,沉迷起来便不能自拔,在被制止和教育时,更不知悔改。

其实游戏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得好,能够帮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提升思维能力。用的不好就会导致孩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所以家长平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用对了教育方,孩子才不会沉迷游戏。

在我看来,应姐想要一台属于自己的手机也并非不合理,生活中也可以让双方随时联系。而作为闲暇时放松的工具,适当使用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让她明白正确的使用方式,或许比一味的阻止更有好处,所谓“堵不如疏”。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给应姐买过电话手表,并且在我们的监管下,应姐也没有沉迷进去。在我看来,问题从来就不是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在于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作为家长,就不要指望说两句道理小朋友就懂了,应该更多的进行正面督导。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