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重大通报叛逆的孩子教育学校如何是好

一所学校,名校,宣传出来的全是孩子们考得有多好,大家是会想,我孩子进去也能考很好呢?还是会反思,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会变成怎样的人?尤其是学校给你offer的时候,那就说明孩子本身是因为成绩好被接纳的。既然成绩好了,进去还唯成绩论,成长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说那样的学校一定不好,而是如果孩子本身成绩好,又去了一所特别抓成绩的学校,反而更需要有教育常识的家长。没有完美的学校。没有十全十美的学校,也没有完美无缺的教育,选学校只要在安全、卫生、氛围等方面合格即可,不需要尽善尽美,频繁换学校影响孩子安全感。

答:家长常常有个认识误区,认为孩子先是沉迷手机、电脑,然后才是不愿意学习的。其实恰恰相反,孩子往往是先出现学习问题,然后才会从玩电子产品中平复焦虑情绪。

心理疏导,是博爱学校的重要课程。朱艳霞走访发现,许多特困家庭孩子缺少家庭关爱,致使孩子缺乏自信。“引导孩子阳光、乐观、积极、向上是博爱学校老师的必备课和孩子们的必修课。”鲍姗说。

我们这一代当父母的,可能是前后二十年最纠结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纠结于如何平衡传统和新事物,纠结于苦学和减负,纠结于留下来还是走出去。如何利用好电子产品而不至于沉迷其中,如何在这信息泛滥的时代中引导孩子吸收养分避免污染,如何不让内卷导致家庭苦不堪言,这些其实都还不是最劳心的,最关键的是如何引导孩子规划一个什么样的学习和成长路径才能在成年后独立生存,才能活得有个人样,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最后无论孰是孰非,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逆的,孩子可能因为这件事,在学校遭受同学、老师的一些异样的眼光,甚至不公平的待遇,这会给她读书阶段造成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现在学生的近视状况很多,一个班级里面80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近视,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看电子产品导致的近视,有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导致近视,但是,这里面有50个学生,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太长了,沉迷于网络,所以说为了学生的视力,父母和老师也尽量控制孩子的手机时间。

人格特征与网络游戏成瘾密切相关:如孤独和内向、社会抑制、攻击性和敌意倾向,感觉寻求以及自我控制的降低。很多的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游戏的原因,可能这些青少年在生活中属于同伴关系缺少,不善于人际交往,或者比较难以相处等原因,导致在现实中难以得到网络中给与的体验。

受疫情影响,郑州的神兽们高兴的坐在电脑、平板或手机前开始上网课。可对于家长们而言确实喜忧参半。高兴的是神兽们终于开学了,可愁的却是自己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操心孩子,一不留神这些神兽们就以“学习”这一皇之的理由在网络上耍个天翻地覆。同时,既担心孩子的视力因每天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而下降更快,又担心疏于管理的时候,孩子们借学习之名而行上网玩游戏、看小说,最终沉迷网络游戏而无自拔。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