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青少年我学校如何是好

小孩子进了学堂,却学腻了,老祖宗留给他们学艺千年之功,便一夜崩溃。对此,父母可谓绞尽脑汁地“掰”一把,最后结果怎样,怕是言不由衷。因此,很多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不愿上学、不爱阅读等现实问题而烦恼。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是个难题。很多孩子不想上学了,于是家长就把孩子带到工地上搬砖,当孩子在工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往往会改变自己的主意。

48、家庭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两个“零”:管理孩子的零食;管理孩子的零花钱。孩子的零花钱由孩子自己支配,大额的“零花钱”由父母代管,作为将来的长途旅行或其他大型活动的经费。

1.可见,家庭教育的优劣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相当重要。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年一贯严格的家庭教育,可以养成人一生都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

2.3.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依托“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高质量落实各学段家长课程,大力推进家长素养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放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保证家长委员会参与教育工作。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让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帮助学校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扎实推进亲子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每月组织一期父母大讲堂,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宣讲进社区、进企业,家庭教育宣传周,家庭教育订单式服务和送课下乡等活动,让家庭教育在每一个地方都能生根发芽。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教师是家校共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教师业务培训必修内容,从有效沟通、协调合作、个体咨询、课程研发等方面整体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学校应主动对接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资源,合作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

4.社区要主动发挥教育的功能,动员社区的教育潜能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协同育人的理想目标。

5.孩子厌学学习跟不上怎么办?作为家长来说,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喜爱学习,从一开始就可以紧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都不落下,考试能考取优异的成绩。但是现实往往都是有偏差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事情都会不如我们所愿。

暑假期间,孩子们的自主时间比较多,上网、看电视、熬夜等娱乐活动导致晚睡晚起。开学在即,家长们应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有效避免孩子在开学之初精神不集中,困倦、散漫等现象。

第三:就是作为家长来说,你就一定要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这个怎么说呢?我们经常说差异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实际上这个主要在家长(家庭教育),学校是通才教育,他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做到面面俱到,这个没办(资源问题),我们没必要钻牛角尖。所谓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我们当然希望学校可以做到,但是这些工作真的需要我们家长把它做好的。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慢功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是孕育孩子生长的土壤,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规律。如果把孩子比喻为一颗小树苗,家长就是呵护孩子长大的园丁。家庭教育不能浮躁功利,不能急于求成。培养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不断的浇水,施肥,除草,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

众所周知,家庭和家长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发突出。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感到力不从心,存在一些教育方面的困惑。所以对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亟待有效推进,尤其是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石和底色,是学校教育无替代的“必需品”,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无逾越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