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叛逆咨询学校咋搞

我园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近日,我园特邀家庭教育指导师、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孙志惠院长为家长带来“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全面发展”的线上专题讲座。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指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咨询,亲子教育咨询,亲职教育(家长培训)等的专业人员。其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家庭,主要目的是把家庭塑造的更加和谐、稳定、幸福、美满、积极以及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如:亲子沟通不畅、孩子厌学、家庭不和谐、家庭进取性差等)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做出指导。可以说家庭教育指导师是家庭的导师和医生。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家庭学相结合的理论知识,帮助家庭在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上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本微课针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亲子沟通不畅的孩子完成作业拖延现象,并进行了相关原因的剖析,诸如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生长规律,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孩子本身注意力比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奠定了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通过家庭教育,孩子的梦想得以启航,精神得以慰藉,思想得以提升。

厌学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和家长自身的问题也脱不了关系。父母觉察力和有效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觉察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初期,家长能否察觉到孩子的异常,并进行开导;二是家长是否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在自省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在上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对孩子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家长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未来成长,由此产生了一些对孩子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其实不难发现,伴随着“双减策”的执行,家长们“教育焦虑”的出现,很大原因是其处在一个“关心则乱”的状态之下。但是不管怎样,不变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美好未来的期望。在”双减策“没有执行之前,“鸡娃”教育比比皆是,家长们纷纷严格要求自家孩子,“考试成绩“更是成为了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却忽视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模式越发单一,孩子们的天性和特长也得不到发挥。而在”双减策“实施之后,”逐渐实行的“去应试教育”化,让家长们无所适从,“成绩”标准消失了,又该依靠什么去判别”好坏“呢?这就需要家长将目光“真正”地放到孩子身上,从孩子本身出发,发现他(她)的优势。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这些不经意的话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愧疚感,而这种失落和羞愧常常引发孩子的内心焦虑和紧张,或者造成他们的“讨好型人格”。在年幼时,孩子会因为愧疚而加倍努力,而这往往也使父母更愿意通过这样的语言操控孩子的行为。当孩子逐渐成长,这种“操控”往往会造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拒绝和逃避承担责任,在学习阶段则常常表现为厌学。

而且很多家长与培训班发生了争执,之前就有一部分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交了高昂的补课费,而成绩并没有上升多少。甚至有一个家长花了21万元的天价,孩子只考了59分,家长伤心的同时,更加痛恨各种培训班。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就没有责任了,恐怕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和毅力,无论是多少培训班,都改变不了孩子的成绩。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