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了解详情】青少年叛逆学校收费怎么办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骂人说谎,跟同学相处不好,考试考零分。孩子的家长开家长会没来,也没有告知任何原因。我问孩子跟她妈妈,两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孩子说告诉妈妈了,妈妈说孩子没说。我都在班级群通知了妈妈说没看到。孩子表现出的""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家长遇到孩子""任性"",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尽量去理解孩子的心态。家长要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面对一个""任性""、哭闹的孩子,批评和指责是毫无意义的;要根据孩子哭闹的原因和他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从而减少他哭闹或其他行为问题。家长要掌握一些""心理技巧"",比如,在孩子""任性""时通过玩游戏等转移孩子注意力。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其建立一些""规则""是必要的。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界限感"",让孩子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让孩子注意他人的感受——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随意""乱来""。

周末的时候,有家长和小岛老师分享,自己去看了本地的一处学区房,价格实在太贵了,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可是还是很想让孩子去上一个好学校,因为家长深知好学校的优点,除了老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学习氛围,甚至是整体的家长素质。其实学区房的本质就是把喜欢学习,重视教育的孩子和家庭都放在一起,从大概率上去提高整体的学习素质。家长的目标是没有错的,但是在小学阶段,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家长的配合度还是要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现在孩子们减负了,但是家长的负担更重了的原因。

郜恒云老师认为很多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甚至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者保姆,隔代教育理念和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配合。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期,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可能会差很多,因此郜老师经常和学生家长发微信、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状况,有需要时她也会去家访,让大家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孩子不喜欢学习,讨厌学习,其实并不是讨厌学习本身,而是讨厌学习这件事带给他的不好感觉。所有厌学退学的孩子,讨厌的感觉主要有失落感、挫败感,没有成就感。人是感觉的动物,家长要思考如何带给孩子更多正面的感觉。

大家好!记得有一位着名的教育家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我想这大概就是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初衷吧!在此,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家长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一同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看着孩子们勤奋学习、快乐成长!

“孩子赶着上各种培训班,家长疲于接送孩子,比上班还忙。”这样的“周末现象”曾令不少家长深陷其中。“这是一种过度教育下导致的畸形模式。”郭曼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郭曼宇曾受聘太原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省妇联山西女性文化课堂特聘教授,从事国学教育、家庭教育研究10余年。她说:“过去,过度的分数人格化导致了过度的教育,家长们一股脑地追求分数,家庭的周末生活模式就是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家长没有时间真正了解孩子,孩子也没有时间围在家长身边、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在经历着什么。这种亲子相处模式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双减’策之下,有望让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回归到正常的模式。这是好事。”

家庭教育指导师报名时间及网上报名入口,2021年1月20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庭教育(草案)》提请***委员会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治化管理轨道。父母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需求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凸显,养育孩子已不只是“家事”,而是成为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大事”。

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以及由此导致的发展片面、睡眠不足、身心不健康等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家长集中精力抓学习,无视与升学考试相关度不高的学习领域,艺术、体育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都要与“加分”相关联才有意义。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长期被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左右。不少家长骨子里依然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让孩子“苦”一点,但对于提高成绩还是有效的,从而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要激发孩子更大的成长潜能,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更新。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