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济宁嘉祥叛逆孩子训练学校咋办

高三厌学孩子问题怎么办?父母在高三孩子表现出厌学时,总喜欢不停的唠叨,希望依赖这样的方式让读高三的孩子重新返回学校,但家长用唠叨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用。选取错误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更叛逆。自信心是孩子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要想帮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家长得给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学习上家长更应该成为孩子们的帮助者,而不是逼迫者。现在家长们因着自己的焦虑开始不停的逼迫孩子去学习,强迫孩子做很多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导致很多孩子厌学、反叛、对抗家长甚至会攻击家长。这都是家长们把孩子逼得太紧,孩子们完全成为了家长手中的玩偶要任由其摆布,否则就会实行家长的权威进行严严的管控。这显然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行为,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人物品。所以逼迫带来的只有不停的反抗与无休止的,对学习来说更是不利。很多孩子会为了反对家长而故意不学习。那么在学习上,家长要能尊重孩子,给孩子们空间,在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去帮助他们。帮助也要选择时机。

如果孩子真能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疏解,家长可以趁机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厌学的真正原因,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跟他们聊天,就像朋友聊天那样,分享彼此的感受,而不是做评判。

几十年来,我国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不履行家庭教育义务;有的家长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原因歧视孩子,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有的家长过分“育儿焦虑”,采取激进手段增加孩子的负担,过分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孩子成才”;有的家长过度娇惯、放纵孩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违犯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家庭教育乱象层出不穷,不合理、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失衡,极其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接下来,马老师从儿童常见的厌学、拖延、人际交往困难等心理问题行为入手,和家长们一起分析了孩子心理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问题行为的表现,并对每种问题行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方法,供各位家长参考。特别针对沉迷手机网络游戏、考试综合征这类突出而带有普遍性问题行为的应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使家长们懂得不仅要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孩子;更要从心理上、情感上呵护孩子,学会同理共情、换位思考、管理情绪等心理知识和技巧,真正地给予孩子适合的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不恰当,其实就是上面说的爱打骂孩子,把问题归结给孩子,什么都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家长自认为没有问题。所以就会埋怨,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经常打骂辱骂孩子,导致孩子心理自卑,甚至产生报仇和报复的心理。长大以后,就会对家长感情冷漠。

可是很多家长一听到他不想去学校,直接会想到「是不是孩子厌学」、「孩子怎么可以不想去学校」、「学校多好、多快乐,孩子们都喜欢去学校,你也得去学校」。

当然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正向而积极的。只是现在的孩子,不能仅仅是物质满足,家长还要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当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时,家长及时施以援手,帮助孩子渡过难关,“防患于未然”,预防孩子出现厌学拒学情绪。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