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送叛逆少年学校有效果吗怎么解决

设计宣言卡片(比如“焦虑就是吓唬人的,我可以战胜它”)并练习使用。假设孩子对去学校感到焦虑,就可以用“我可以做到,我会没事”的宣言来替换焦虑的想法,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小A听老师说了一堆孩子的问题,立马被难过,焦虑,生气各种负面情绪困扰,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说:“老师,对不起,孩子给你添麻烦了,您该说说、该骂骂,实在不听话打两下也没关系!”

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负责任的表现,但是一味的与学校及老师处于对立面,不仅让孩子难做,也占用一些府资源。

1.理由二:学校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孩子的分数在哪所学校,说明孩子的水平属于哪所学校,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2.Lizzy老师相信,第二种类型的父母可能更倾向于把孩子送进学校进行托管。因为在托管服务里,学校不会教授学科知识和集体授课,而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这与这些父母的理念相吻合。

3.妈妈经常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双减策后,希望妈妈能轻松下,有时间过过自己想过的生活。8点下课的时间还是有点早,孩子到家后,无所事事,建议学校老师能够帮助孩子制定到家后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们自觉学习的习惯。

4.是的,教师的确不能打骂学生。问题是有些家长娇惯孩子到了一定程度了,即使孩子有错误,也不许批评,这种畸形的“爱”导致孩子在校为所欲为,不听从学校教育,甚至打了架还要拿出家长来壮胆,扬言“我爸爸是……”,“等着叫我妈如何如何”。有些家长都管不了的孩子,我们也不打不骂,但说服教育对于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根本不起作用,这让人很为难,所以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体验教育的难处,在理解教师的基础上,将双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记住,教育好孩子是家长的心愿,也是我们学校和老师的心愿。

5.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孩子犯错难免有之,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期间使用手机而大加责骂,只会引起孩子对老师的不满,并在学习中产生抵抗情绪,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当然也就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交流,正确引导,让其意识到行为的错误而产生“内疚”,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而非一味的责骂、简单的威吓。

迁就:孩子摔倒了,妈妈的心态立马崩掉,紧急赶过去抱起孩子——这时候妈妈特别焦虑,这种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有可能放声大哭。

在家访中,有家长表示:“本学期孩子参加了课后延时,在学校的时间虽然更长了,但在学校就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放学回来孩子很轻松,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学校布置的“320”作业,每天3个20分钟,既有亲子阅读、口算、体育锻炼。周末还有家务劳动体验,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在家庭里,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教育减负的话题喊了多年但负担似乎并没有减轻,一个原因便是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对自己下一代的素质教育要求也会更高,而这必然要各方付出更多时间精力,除了负责在学校教授孩子知识的老师外,家长也纷纷参与到其中,当家长自己精力不足,自然需要寄希望于校外培训。

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家长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付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合力。您的支持与配合,能让孩子自信地站在起跑线上。让我们携手同心同行,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