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教程攻略有没有专收叛逆期孩子的学校怎么解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宁)《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督促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更好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新法实施之际,北京市检察机关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依法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家庭,联合妇联、中国儿童中心等机构,整合社会家庭教育指导资源,探索建立检察机关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当中,由于长期存在的“应试”的压力,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一直是不够的,以至于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不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应试学科的学习中,在“德体美劳”这些素质教育方面,相对来讲,投入度不高。

对于上学的孩子,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教了几遍孩子还是不会,妈妈吼孩子,孩子开始变得紧张、焦虑,孩子更难学会了。

1.对此,张小姐只好不断安慰、鼓励孩子,说了很多学校的好处,实在没办的时候也说了不上学的坏处,但孩子还是听不进去,每天上学的时候总是磨磨唧唧的,不愿意去。

2.他家孩子高一,初中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中考成绩也很理想,考上了一所大家都很满意的高中。为了孩子更好的安心学习,家长做了很大努力,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就是为了孩子能安心上课。可是开学不久,孩子就不想念了。家长很焦虑,担心孩子太小,不上学将来没出路,太早接触社会又怕孩子学坏。因为孩子本身挺聪明的,不上学觉得太可惜了,心里总觉得不甘心!但问题是,孩子很有主见,现在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根本说不得!导致家长放出狠话:“你不上学,一分钱也没有,你自己想办养活你自己。”结果孩子当真了,正在考虑如何去挣钱……

3.不愿孩子输在“任何一条起跑线”上,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怕孩子学少了,怕以后跟不上,怕孩子比人低,“三怕焦虑”已成大多数家长心病。

4.于是,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经常是,周末比上学还累:早上六点就叫醒孩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让孩子在车上补觉。当睡眼朦胧的孩子走进上课点,父母则在车里等待。

5.愈来愈多的小孩子从不喜欢学习到抗拒讨厌学习,最后发展成到拒绝上学,父母不厌其烦的讲道理、老师耐心的谆谆教诲、同学热情的唿唤也无打开这些孩子的心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能力直接关系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决定着未成年人能否远离违法犯罪和犯罪侵害。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的专门立法。它将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到“国事”,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

作为父母,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尊重过孩子吗?你分析过孩子不愿按照父母的想去做的原因是什么吗?你知道孩子最希望父母怎样做吗?你知道你的孩子是哪种性格类型吗?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合哪种交流沟通方式?

这类家长做的所有事情都打着同一个旗号:为了孩子好。只要他们认为这件事情是有利于孩子的,那么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他们都要强迫孩子去执行或去接受,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家长希望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不再松松散散,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从现在开始,家长要陪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对长时间处于放假状态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开学之初,孩子容易精神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困倦、散漫等状态。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