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金华义乌哪里有改变叛逆孩子的机构

观察孩子对上学是否有恐惧心理,如果孩子一到上学时间,他表露出惊慌、不安的情绪,那么这时候你就要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让他这么害怕上学?我们现在的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给孩子喂饭,为了赶时间,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这让孩子觉得上学是家长更重视的事情,他自己反倒没那么重视,做起来缺乏主动性,慢吞吞,不情不愿。

(是的,家庭关系【过分缠结】,父母强势。不愿放手一方面意味着父母不肯服老,还想抓住主动权;另一方面是不愿意相信孩子可以的,就总以【你不行】来压制你,这样孩子很难长大,很难前行。)

1.回到家里更是跟家长乱发脾气,一到上学的时候就哭着闹着不想去,家长们以为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可一询问老师,老师却表示孩子在学校根本不和任何人接触。

2.有抗拒上学问题的现象,不管是几年级,家长首先要认可孩子。这样的认可不是向孩子标榜不去上学是对的,而是告诉孩子,你有对学校的恐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不管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都应该告诉父母。只有你讲出来,家长才能帮助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责怪你。很多家长下意识都会说,怎么就你事多,哪有不去上学的,少找借口,真正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其次,家长要了解事情的真实原貌,才能去找老师沟通。最后,该和老师怎样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家长的主要诉求。一起来看看,小岛老师的学生家长是怎么解决的,她只说了3句话。

3.当年龄小的孩子,其神经系统和身体机能很容易疲劳,由此导致孩子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不愿持续地做一件事情。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的时候,更不要勉强孩子坚持。考虑到孩子神经系统容易疲劳的特点,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安排活动内容时,最好动静结合,不要给孩子太多智力学习的负担,不要让孩子在上学前就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4.最近,我和小伙伴们正在筹划7月的亲子夏令营,结果听到一群家长在说,不愿和孩子一起出行,他们希望把孩子甩给补习班或学科类的夏令营,让自己“清净”几天。

5.当我们对某件事有足够的信心时,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完成它。对于不愿上学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例如帮助孩子做功课,适当上补习班,带孩子与邻居的孩子相处并让他们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准备,使孩子们有信心和与同学相处和竞争的基础。

也是在周四早上,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孩子最近数学学得有点吃力,去问老师,老师就说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弄得孩子再也不愿去找老师问问题了。

“厌学”其实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邻国,比如印度,同样存在厌学的现象。早在9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到,在丰衣足食的幸福时代,居然有一群孩子不愿意上学。按道理说,吃穿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满足后,人自然就该安心追求更高阶层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自我成就感、他人的认同和自我实现等。

【1】初入园的孩子出现哭闹、惊慌、沮丧、暴躁等现象是十分正常的,一般持续时间为一周到两周,最长的也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入园前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期待,这样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入园初期有入园焦虑,老师用自己的方上去安慰孩子,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园所生活,一个拥抱、一首儿歌、一段小声的谈话,都能帮助他们更快地安定下来。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