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重大通报军事化教育学校叛逆期学生怎么解决

孔子他老人家说得好啊:“逝者如斯夫。”转眼,今天正式进入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寒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假前,我们就听老师讲了一大推话,强调、强调,再强调寒假不能玩,要好好学习。作为一个想考重点高中的我,自然不会浪费最后的时间,纵使腹中千万怨言,但一想到140天后的中考,什么都又吞下去了。我班现有学生51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4人。总体上观察,我班的男生与女生人数相差不大,班级管理应该能得到更好的管理。小学升初中本班学生成绩最高分107,显然学生基础较弱,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较差,课堂纪律涣散。针对此情况,我计划这个学期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上,其方式可利用课堂、课外流动交流、个别谈话、家庭走访、班会、班委会等。全班在个别方面,如团结协助、展现自己的勇气、敢于创新等方面仍有待锻炼和培养。

于是家长们把孩子们赶上同一个赛道上奔跑,挤上赛道的孩子越来越多,对孩子奔跑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越来越严重,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作为家长,我们要认识到:问题根本永远是孩子本身,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比任何辅导班都管用。

1.想要提升孩子的安全性,还得从孩子本身抓起,就算父母带孩子出去的时候能保护孩子,但孩子自己出去玩耍,去上学的时候一样会有安全隐患的。

2.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留给学校老师是可以忽略的。孩子学得好不好是老师的责任。众所周知,他们忽视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想象一下,有一对父母整天靠打生活,脸上挂着烦躁、焦虑等情绪,总是传递着负能量,但他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女儿成为凤凰。平日里,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责怪、打骂,责怪老师教得不好,孩子愚蠢无才。这样的父母应该反思自己是问题的根源吗?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吗?希望家长能理解和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3.有些家长在孩子产生焦虑心理以后根本不重视,觉得小孩子们有什么可焦虑的。其实这种想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和重视,当他们产生焦虑心理的时候,我们可以认真倾听,并且在行动上多和孩子有一些互动,比如肢体方面的接触。并且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给孩子拥抱,多称赞夸奖他们,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正面积极情绪。

4.再过一个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书包走进学校的大门,从以玩为主的快乐宝宝变身为有学习任务的小学生。很多家长在犹豫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或幼小衔接班,还有一些家长开始后悔没有教孩子识字算术,有的家长甚至买了一年级的课本准备在入学前自己教孩子……孩子还没上学,家里已经弥漫着唯恐落后的焦虑氛围了。

5.有些孩子不肯上学是源于生理问题。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可能是因为患有学习障碍。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进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长和老师不予体谅,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学习。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常常精神沮丧,老是没完成学校作业,或者似乎总是不听从老师的话。他们也许无记住简单的事情。

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项研究,甚至还没真正进入“教”的行为,只是告知学生,“教”将是他们学习的目的,带着这一的目的去学习,会让学生产生哪些变化?

现在的家长很焦虑:焦虑自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焦虑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焦虑孩子学的比别人慢,学的比别人少......

最后,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如果父母对孩子上学充满焦虑,那么这种情绪就会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对学校的恐惧。父母对成绩的焦虑,更是容易导致孩子厌学。孩子刚开始也许会有个适应过程,但这个过程总会过去的,但父母的焦虑却可能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所以真正需要做好准备的,其实是父母。对此,我们的经验就是:报最小期望,尽最大努力。

当时我左右摇摆了很久,我真的不想生第三胎。虽然孩子给我带来了很大快乐,但两个大孩子好不容易已经上学,我们可以喘口气了,突然又来了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把她养大我都快50岁了,一想到这个就很焦虑。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