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连云港连云半军事化学校

一个长长的假期结束了,开学的日子来临,乐乐今年正式开始上小学,这不头一天上学,早上醒来,很高兴的准备书包去学校,结果到了校门口大哭大闹起来,她说“不要上学,不要离开爸爸妈妈!”家长和老师,这时候只能哄着、说着,费了老半天,才让孩子进入校门。一是通过上学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这种改变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初期,通过高考改革和国家包毕业分配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一部分孩子(约占8~20%)的命运。那时的上学竞争异常激烈。

生活中,家长吼孩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作业精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专心没礼貌、孩子上学拖拖拉拉浪费家长时间、孩子犯错屡教不改。

1.七月下旬里,宝爸放了高温假,把孩子带回家一个星期,当时决定,孩子还有不到半个月的学校生活了,不然就让孩子在家里待着,这样自己也可以趁机休息一段时间。孩子的意见是还要上学要和妈妈在一起,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既然来上学了,就要坚持下去。

2.到了最后家长忍无可忍,对着孩子发火,即便能勉强孩子暂时听话,可是孩子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不情不愿的,做起事情来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3.很多老师家长一定非常苦恼!孩子不愿意上学,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孩子嫌唠叨,不愿意听;严厉地警告,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软硬不吃”这可怎么办?

4.孩子觉得没有办从学校里得到任何的成就感,也就是在大多数的学习过程当中,他受到了挫败感。从而觉得上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拒绝去上学。

5.研究表明,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敏感,不愿与人交往。而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落落大方,内心安全感十足,能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后来我又单独找到孩子。从他口中了解到厌学的原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母亲又只会指责和批评。其实,他自己也很想好好学习,就是静不下心来。于是我和小彬约定,每次上课都是向他提问,问题简单。作业也要及时做,会做的作业认真做好,不会的第二天老师会教你,但是要改掉不抽烟,不玩手机,不与吊儿郎当的人做朋友。而且我已经加到母亲的微信,每天晚上会向我汇报在家的表现,在家与父母好好沟通,你依然是我心中的好学生。他微笑着答应了。往后的每天都能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母女关系也更和睦,成绩进步明显。学习结束后还获得了学校的“进步之星”奖状。

有些人因为初中生人际关系不好而不愿上学。似乎这些都是原因,其实不然,因为那个时候孩子们已经把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了这些东西上。

当时的教育还比较单纯,孩子上学还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还没有被推到孩子学习的第一线,父母和孩子各忙各的,相安无事,家长和老师之间没什么矛盾。

我身边也有一个例子。朋友亲戚的孩子,上高二了。不上学,在家玩游戏。中间也是经历了许多的冲突,妥协等等,孩子威胁离家出走、自杀等,父母也没有办了,妈妈以泪洗面,爸爸就只会吼叫大骂。但那有什么用呢,结果就是孩子不上学,不跟任何人交流,父母不敢再管,也管不了,只为了提供一日三餐保证孩子的生理功能。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