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矫正学校如何弄

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最容易引发家庭大战的部分,近年来新闻报导的孩子因不堪学业负担而跳楼、离家的例子屡见不鲜,那么背后的原因也是值得家长重视的。智慧的家长能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法。当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紧跟着其他的毛病就都出现了。所以,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在溺爱中长大的,为了孩子,请家长们不要在毫无底线的爱孩子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怎么样减少孩子的焦虑。减少孩子焦虑的方有哪些呢?首先,要限制你自己的忧虑和想象,我要推荐几个思维方式给大家。

1.我先是设缓解了孩子妈妈的焦虑情绪,然后跟她一起分析了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生理症状,讨论了休与不休的利弊,我判断孩子目前只是暂时遇到困难,还没到非休不可的地步,我给出解决方案:让孩子在学校环境中边上学边修复,接受孩子上学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2.孩子写作业慢,家长催促;孩子写得晚,家长开打;孩子不上学,家长慌了;孩子拿手机查答案,家长焦虑了……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从控制到妥协到无奈到无助,从“硬”到“软”,与孩子之间的博弈渐渐败北。究其根本,是家长缺乏教育能力。这句话听起来很难受,但是孩子呈现的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简单粗暴地使用传统手段了。

3.其次,允许家长进入教室陪伴孩子直到孩子适应,期间老师会面对面和家长沟通相应策略(一般1-4周),家长在孩子上学初期会和孩子一起活动,孩子适应后,家长慢慢坐得离孩子远一些让孩子独立活动,此后,家长则在教室外陪伴并告诉孩子如有需要,在指定地点找家长,最后等孩子完全独立后告诉孩子放学几点会来接孩子放学最终完成独立上幼儿园。

4.周末送孩子上学时,几位家长围着一起聊天,有几名家长都感慨:孩子上初中以后,家长总担心孩子不够优秀,常常感到很焦虑。很多人特别期待孩子们的求学之路都是值得回忆的小美好,特别盼望回家后不再坐在餐桌前讨论作业、分数、考试。好像都是幸福感。

5.每年一度的小学招生工作已经开始,家长们可能早就打听联系学校了,但是家长要明白:不是孩子满六周岁就必须上学。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按照学生6周岁入学的策,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适应集体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学习知识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比如:接受能力、语言表达力、注意力、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及体能等。

说不希望孩子成功、不希望孩子优秀是假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优秀,快乐,可是并不等于孩子上了幼儿园就一劳永逸了,老师是一部分,家长的作用也不可小瞧,毕竟孩子跟爸爸妈妈的时间较长。

宝宝第一次上幼儿园,家长们都各种担心和焦虑:孩子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老师的经验丰富吗?对孩子有耐心吗......若兰这学期也正式上幼儿园了,今天早上第一天入园,表现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我觉得在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我不但运气好到爆棚,而且之前的所有担心和焦虑都是多余的!

化焦虑为家校合力。孩子进入新环境需要时间来适应。在适应阶段,家长要学会信任老师,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要相信老师的专业性,与老师共商教育策略,帮助孩子。不能因为焦虑而过度干涉,甚至质疑学校的教育。家长也要提醒孩子,刚进入新环境,如果遇到自己无解决的困难,一定要主动向老师同学求助。

所有来自父母的约束,都有他们深深的焦虑,父母越焦虑,就越想改变孩子;因为对改变孩子收效甚微,父母就会更焦虑,如此反复。当焦虑就上升到了痛苦,能解开痛苦源头的人也只能是自己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