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少年进入特训学校咋办

都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小朋友上学也要仪式感满满。上学之前,提前带孩子准备好资料书、学习用品,一起做好学习上的准备工作。同时,让孩子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上学装备,比如需要带的学习用品,带给同学的礼物等。家长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些自己的校园故事,和孩子聊聊他的同学老师,让孩子做好预期的心理准备。家长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上面这几条。可以说,每个上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在痛苦、纠结、矛盾中坚持的家长,结果呢,半途而废的孩子不在少数。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确实如此,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个坏习惯也能毁了孩子。说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那我该培养孩子的哪些好习惯呢?要怎么去培养呢?

每次的开学,对孩子的心理来说也是一次次考验,君不见,有些孩子欢天喜地,有些孩子波澜不惊,有些孩子生无可恋、有些孩子百般不情愿……。作为家长,你们开心归开心,也很有必要帮助孩子建立起“上学”的好情绪!

我想问问大家,这符合我们孩子的习惯吗?谁家的孩子拿苹果的时候是跪在地上的,而且跪的姿势跟日本的艺伎很相似。

孩子上学以后,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绪、同学关系、心理状态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学校教育是孩子与外界接触、学习新知与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

一个人的优秀品质里离不开自信一词,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让他们能主动思考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解。那么在和别人转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他们就能发自内心地信任自己,并且能够代入自己的主动思维,自信地告诉别人。

表上的习惯仅仅是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习惯,但是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该表仅仅是做参考之用,如果孩子没有养成某个习惯,爸爸妈妈们也不要着急,耐心地慢慢培养即可,切不可操之过急。

在这里,要提醒孩子准备上幼儿园的父母,我们不能指望在家“精养”多年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一下子就有集体意识了。环境是影响人的关键要素!要想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大集体”社群生活,最好的办就是鼓励孩子提前适应“小集体”生活。熟悉集体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作息习惯,学习集体生活中的社交礼仪,尝试集体生活中的自我照料,理解集体生活中的时间概念等等。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