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少年学校有办法吗

有家长很疑惑:“我把手机还给孩子了,孩子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但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他会不会又发脾气?”如今的上学难,难在哪,那就是教育资源不公平,村里的学校条件差,现在的孩子又少,家长大多有都在城里上班,也都不愿意把孩子留在老家上学,再加上留守儿童问题存在,很多家长都是竭尽全力的要把孩子往城里送。城里的好学校也就那么几个,对于入学资格要求的很严,尤其最近两年教育改革,一个班级不能超过50个学生,以45个为佳,导致现在学位更加紧缺,如今怎么说了,学生上的是学,拼的却是家长。

由于其方便、有趣、解闷的功能,电子产品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而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上网成瘾,不仅会影响身心发展,还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要让孩子沉迷于电脑,影响到自己的发展。北京着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老师介绍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呢?

1.何谓修行?首先,引导很重要,没有师父的开示与加持,自己如同找不到航向的小船,会一直在人生的苦海里挣扎。师父的指引就是灯塔,那点亮光就是方向。其次,环境很重要。作为商人,必须要懂得策规,跟着党走,就不会迷路。众生修行靠自己有觉悟地去努力,一个没有觉悟的人,是无理解感恩、慈悲、宽容带来的喜,也很难有愉悦的体验,更别说好的运程,因为德不配位。第三,方向很重要。人无信仰没方向,拜金让众生沉迷在攀比、浮躁等苦海不能自拔,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支柱,好比喝茶,攀比心会让人在喝什么茶的问题上痛苦纠结,而不会明白,喝什么茶都能解渴的初衷。

2.了解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原因后,父母可以和孩子谈谈他们喜欢的游戏,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然后,从游戏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中找到一些自己可以做的点,尽量去满足孩子,拿着放大镜去找找孩子的优点。孩子因为被认可,觉得自己有价值了,自然就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在沟通中,父母可以和孩子约三章,尊重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共同规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方式与时间。

3.丰富假期生活。各地各校放假前要开展一次假期指导及心理健康专题教育,重点关注“五特学生”(特殊困难、特殊家庭、特异体质、特异心理、特困家庭)。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节日教育指导,有针对性布置探究性、启发式、实践性等作业,围绕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明劝导、节俭养德、新时代好少年、感恩父母、爱我家乡、反诈禁宣传、乡村振兴、近视防控等主题进行规划引导,防止学生沉迷电子产品和过度用眼,家校共育,丰富学生寒假生活。

4.多少孩子在初中、高中还是佼佼学子,到了大学,逃课沉迷于老脑游戏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花了学费当网费,甚至有的孩子被名大学开除学籍。

5.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大家都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首先,电子产品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但为什么很多孩子会沉迷电子产品呢?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三点:

在乡下生活的孩子,除了上学以外就是跟其他小朋友在外玩耍,可是在城里生活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上学只不过是一个“开胃菜”,除了上学之外,还要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父母也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各学校和教师要在寒假前通过家访、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普遍开展一次家校衔接活动。继续向家长宣传“双减”相关策,指导家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内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学生假期生活。寒假期间,班主任要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指导家长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指导家长督促孩子开展体育锻炼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减少学生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不沉迷网络游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如果孩子沉迷在电子产品中,往往和幼年时期的陪伴方式有关。例如: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图省事,把孩子丢给了电子保姆。

指导孩子科学、合理使用电脑、IPAD、手机和电视等电子产品设备,避免沉迷,严格把控孩子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小学生上网应在家长监护下进行,时间不超过1小时。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